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摘录 or 读后小记

用户篇

开篇: “微信上的所有设计,都是面向用户的。”

那么用户,终究应该怎么去下定义呢?

用户是被作用的对象?小白鼠?数据?

张小龙:“用户是人!”

产品的需求,是从用户中产生的,用户即上帝。

那么产品经理是什么? 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

产品经理同上帝一样,都可以称之为,创造世界的人。不同的是,产品经理创造的是一个虚拟世界。

更加不同的是,上帝知道怎么去创造,而产品经理不知道。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但是光是如何被创造的,谁都不知道。

那么一款产品应该如何被创造?如何让一款产品同一个社会一样,运作起来?

第一点,产品应该去了解用户,去弄清楚并贴合用户的需求;第二点,了解群体心理

结合如今社会的数据来看,群体心理,即就是大数据模式下的人群数据显示,根据对应的数据显示,去经营这个产品(社会),从而让群体在社会中适应的更好。

按照张小龙的定义:产品经理应像上帝一样建立一个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内自我演化。

他又列举了几条 ”人“ 的特性: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人“的某些行为,其实是环境来导致的。”人“的行为,只不过是某些 ”输入“ 和 ”输出“ 而已。

我深表赞同,如今社会,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同一个人,最后的 ”输出结果“ 一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从没把这点,考虑进互联网产品中去。

所以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一定要营造一种环境,由这个环境去决定用户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此来牵引用户,这是决定用户会做什么的重要因素。

人是懒惰的,这个道理都懂,也都很好理解。应用到产品里就是去简化用户的操作,比如输入功能,正常情况下都是打字输入,但是因为用户的角色,以及环境的原因导致其不能打字输入,此时语音输入就诞生了,这就是一种创新,是可以在产品中去体现的。

时尚是驱动力,做互联网产品不能太 ”工具化“ ,工具看起来很实在,但是却不能引起用户的连锁反应,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连锁反应的场所。

所以他说推动微信,就是要携带偏时尚的元素:在今天如果不用微信,你就落伍了! 而这是一股很强大的浪潮。

如果是张小龙发表演讲的时候,当时的我作为观众正在看的话,我可能会想起来这样一句话:”小孩子才用 QQ ,大人都开始用微信了“

这是微信刚出一阵儿的时候,我身边响起的声音,当时我用 QQ 用的正欢,听见这句话之后,也注册了微信,现在想想,何尝不是被时尚驱动了呢

人是没有耐心的,我们买回来东西,通常第一件事就是丢掉说明书,用户也一样,不要在产品中去尝试引导和教育用户,没有人愿意被引导和教育,拿过来直接用才是最喜欢的。

用户如果第一次没有体验好,是很难有第二次的,这是巨大的损失。

人是不爱学习的,假定用户是爱学习的,这个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马桶阅读理论,如果我们给用户的内容,用户在马桶上看不完的话,就是太多了。

群体是”乌合之众“,如果我们聚集在一起去做一件事,那我们就是乌合之众。而群体的智商是一定不如个体的,因为大家都喜欢趋同,像别人看齐。

我们无法从单个用户的调研去推断一千个用户形成整体之后产生的行为,这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

人性化就是以己推人,我们也很懒,我们也不爱学习,也没有耐心,不喜欢看半个小时以上的文字...

通过自己可能就会了解到 “人” 的普遍心理。

在产品中,往往要靠我们自己的感觉来做决定的。

用户篇,以乔布斯的话来结尾:“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